2011年8月25日 星期四

世界十大海盜島嶼

世界十大海盜島嶼之一 —— TORTUGA


Tortuga位於海地北海岸,屬於多岩石的島嶼,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海盜基地。1630年左右由於劫持西班牙的商船而被法國政府驅趕的海盜就定居於此。在影片《加勒比海盜1》中,Tortuga就是海盜首領Jack和Will最先趕赴的島嶼。
 
 
世界十大海盜島嶼之二 —— Port Royal


PortRoyal(皇家港口)群島位於牙買加,是16世紀一個非常重要的航海港口。當時的英國政府鼓勵海盜定居在此並襲擊過往的法國和西班牙商船。在1692年6月份那次非常嚴重的地震使海水淹沒了島嶼上的城鎮之前,這裡都被稱為「海盜樂園」。位於弗吉尼亞的航海博物館中對此次地震有著比較詳細的記錄,當時的人們認為這是「上帝的懲罰」。


 
世界十大海盜島嶼之三 —— Nassau


Nassau(拿騷)位於巴哈馬群島中北部的新普羅維登斯島(NewProvindence)北岸,距美國的邁阿密城隻有290公裏。這裡曾經是一個非常破爛不堪的小鎮,甚至連真正的房子都沒有。但是Nassau卻見證了歷史上海盜的黃金時期,作為當時加勒比海域最強大的海盜集團,這裡出現了歷史上很多非常有名的海盜首領,比如CalicoJack、Rackham、AnneBonny和黑鬍子。一直到1725年英國政府特派伍德·羅傑斯來此「剿匪」,這裡的海盜團夥才慢慢消失。所以拿騷島的格言為「消滅海盜——振興經濟」。



世界十大海盜島嶼之四 —— Cayman Islands


CaymanIslands(英屬)開曼群島由佛羅裏達邁阿密以南480英裏的3個加勒比海島嶼組成,包括大開曼島、小開曼島和開曼布拉克島。在1503年被哥倫布發現,由於正好位於墨西哥和古巴航線的中間,可以作為海盜中途停留休息的地方,所以經常被海盜用作基地,特別是臭名昭著的黑鬍子——愛德華·蒂奇。1722年左右,托馬斯·安斯蒂斯海盜船航行到大開曼島附近的時候,被英國軍隊發現並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死傷了很多船員。


  現在開曼群島利用其悠久的海盜歷史文化吸引各國遊客,比較著名的就是一年一度的海盜節,每年九月份舉辦,為期一周。


世界十大海盜島嶼之五—— St. Croix


St.Croix(聖克洛伊島)在海盜的黃金時期還是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由於處於三角貿易區的中心位置,又有一個不為眾人所知的隱蔽的港口,所以為過往的海盜提供了非常完美的隱蔽場所。1717年1月,英國的士兵在此擊敗了海盜約翰,戰爭的倖存者在這裡幾乎被餓死,恰巧另外兩個海盜單桅船救了他們並一起逃往了Virgin Gorda(維京果島)。


 
世界十大海盜島嶼之六 ——Virgin Gorda


  VirginGorda(英屬維京果島)是1493年由哥倫布在尋找新大陸的第二次旅途中發現的群島,島的得名是因為哥倫布認為從海上看過來它就像一個躺著的有著突出的腹部的女人。該島因為鋸齒狀的海岸線為海盜提供了非常安全的停泊地點,包括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海盜「黑鬍子」和基德船長。



世界十大海盜島嶼之七 ——La Blanquilla


  LaBlanquilla島位於委內瑞拉,在島上能夠看見的距離內沒有多少船隻經過,《海盜共和國》的作者科林.伍德認為它是那些為了躲避巴巴多斯島和法屬馬提尼克島法律制裁的人們的非常好的藏身之處。海盜「布萊克·薩姆」於18世紀在島上創建了他的海盜基地,並藏匿了很多珍寶。這些寶藏於1984年被發現,委內瑞拉政府將於2007年6月份開始用這些寶藏建設國家旅遊設施。



世界十大海盜島嶼之八 ——ROATAN


  洪都拉斯群島的ROATAN島擁有全世界第二大的珊瑚礁群,使得該島在17世紀就成為了上百個海盜團夥的基地,包括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摩根船長」和「LaurensdeGraff」。在這裡,海盜們襲擊來往的西班牙商船,獲得了很多來自亞洲的瓷器和來自秘魯的銀器。有傳言說20世紀60年代有很多探寶者找到了「摩根船長」的一些寶藏,而且據說這裡肯定還有更多未被發現的財寶。



世界十大海盜島嶼之九 ——St. Kitts


  根據安格斯所著的《海盜的歷史》,17世紀末,法國政府在一些海盜團夥的幫助下,以「基德船長」的名義襲擊了St.Kitts(聖基茨)島。基德船長生於英國受雇於法國,當他偷了法國軍隊的一艘船並將船開到了尼維斯島的時候,很快就成了英國的英雄。但是最後還是因為曾作為海盜而被指控,並在泰晤士河邊被實施了絞刑。



世界十大海盜島嶼之十 ——Guadeloupe


  Guadeloupe(法屬瓜德羅普島)位於小安的列斯群島中部,根據《海盜共和國》的作者科林·伍德的描述,著名的 「黑鬍子」海盜(在他鬍子上插著兩根點燃的導火線並在其牙齒上釘了徽章)在1717年11月28日逃離該島,逃走的同時還偷走了一艘法國的運糖船。

海洋污染的危機



  由於人類毫無節制的開發,所製造出來的污染問題,不僅危及人類在陸地上的生存,也使浩瀚的海洋變成一個超大型垃圾場。



  海洋面積約占地球表面積的四分之三,在未來人類的食物來源中,海洋生物資源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自從一九八二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將專屬經濟海域正式列入後,各國紛紛劃定所轄專屬經濟海域,限制別國在範圍內的經濟活動,是故各國對自已臨近海域資源之保護,更為重要。台灣四面環海,居住環境都處臨海不遠地帶,人們與海洋之關係十分密切。



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

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

台灣狐蝠、台灣黑熊、水獺、雲豹、帝雉、藍腹鷴、朱鸝、蘭嶼角鴞、黃魚鴞、黑嘴端鳳頭燕鷗、赫氏角鷹、林鵰、褐林鴞、灰林鴞、百步蛇、玳瑁、革龜、綠蠵龜、赤蠵龜 、高身鏟頜魚、櫻花鉤吻鮭 、寬尾鳳蝶、大紫蛺蝶、黃裳鳳蝶

環境污染

台灣環境污染 亞洲地區第七糟
報告指境外空污嚴重 未積極與中國協商
根據政經風險顧問公司最新一期外商對亞洲地區污染程度評估報告指出,
受污染最嚴重前三名依序為中國、印度和香港,台灣排名第七,
污染最少依序為澳洲、新加坡、日本。報告同時分析,
香港工商產業受環境污染打擊影響最大,
最輕微為澳洲。

中國情況最糟

這份調查訪問一千一百名在亞洲工作的中高階外商主管,對所在地污染程度及工商產業受影響的看法。報告預估二○三○年前,亞洲每年產生溫室效應的廢氣將由現佔全球百分之二十三成長到百分之五十,且今年年底前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溫室效應廢氣最大產地。
報告指出,台灣空氣污染源主要為交通工具和高密度的工業廠房,政府雖加強防制,但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持續增加,在固態污染物的回收雖小有成果,但水污染改善有限。
此外,台灣另一重大的問題來自境外污染,和南韓相同,台灣也是中國大陸境外污染的受害者,但台灣政府受限於政治,不像南韓般積極與中國解決此問題,只能藉由出席國際相關會議發聲。

問題出在交通

中華民國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劉銘龍表示,台灣與中國間的跨境污染,包括沙塵暴、酸雨等,台灣只拿來做與中國間的政治對抗,卻未與中國尋求防制之道。而國內都會區車輛數多,尤其老舊機車眾多,以及工廠密度高、政府在北中南各地工業區的開發,都是空氣污染增加主因。

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

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或「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簡稱CITES)是一個在1963年時由國際自然與天然資源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IUCN,已在1990年時改名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World Conservation Union)的各會員國政府所起草簽署,並在1975年時正式執行的一份國際協約。這份協約的目的主要是透過對野生動植物出口與進口限制,確保野生動物與植物的國際交易行為不會危害到物種本身的延續。由於這份公約是在美國的華盛頓市簽署的,因此又常被簡單稱呼為華盛頓公約。